福鼎市桐山街道鎮西村大崗腳自然村,有個出了名的“路裁縫”,哪里路壞了,哪里就有他拿著鋤頭修補路面的背影。多年來,他省吃儉用、帶頭出資,為鎮西村修了三條水泥路,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?!坝腥搜a衣,有人補褲,但很少有人能十年如一日地為村民修路、補路?!辨偽鞔宕迕駥幇⑾憧谥匈澆唤^口的人,就是已過古稀之年的老人胡書柳。 “路裁縫”胡書柳的修補故事,要從十年前說起。鎮西村大崗腳自然村到景云里村原來有一條土路。2010年,由于修建鐵路,周邊的土地被征用后,這條土路就被埋沒,給兩地村民出行帶來了不便。 鐵路護路員出身的胡書柳,對修路這件事很上心。為此,他另尋路線,花費2個月時間用鋤頭挖出一條路,并將平時省吃儉用的錢用于購買水泥,按路長3米、路寬1米施一包水泥的標準,一點一點地鋪完了整條山路。不少村民被胡書柳這種無私奉獻的愚公精神所打動,紛紛加入修路、補路行列。 “以前的山路、石子路不好走,也最怕老人家和小孩子摔倒。多虧了他,現在的路都修好了。他只要有來修路、補路,我們就會過來幫忙?!辨偽鞔宕迕袢~詩桑說。 另外一條水泥路是位于景云里自然村至棲林寺的路段,過去這條路狹窄、陡峭,且泥濘不堪,車輛難以通行,但這一條村路又是村民上山務農、出村趕集的主要通道。為方便村民交通,胡書柳帶頭修路,全村眾籌3萬余元,十幾名村民自發參與修建。 去年,在胡書柳又“盯”上了大崗腳自然村往棲林寺的小路。在他的帶動下,村民們紛紛拿起鋤頭和土箕,齊心協力修了一條全長約3公里的小道。如今,這條路成為大崗腳、景云里、洋心三個自然村村民生產生活的必經之路。 “這十多年來,胡老為村里做的好事,大家有目共睹,他是我們心中的活雷鋒?!辨偽鞔妩h總支副書記高傳生說。 年逾古稀的“路裁縫”繼續在他“義補”之路上前行,他用一鋤頭、一锨子讓腳下的村路更加平坦,讓往來的村民更加安全,讓平凡的人生更有價值。(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) |